學習內容即教師所教授的學習內容,如基本資訊、概念和技能,同時包括如何讓學生獲得有關知識。因此,教師可透過調整學習內容及學生獲取學習內容的途徑兩方面,按學生的準備度、興趣和學習狀況來進行適異教學。根據學生的準備度來調整學習內容,旨在使教材的深淺程度能與學生的理解能力互相配合。例如:就同一概念或主題,為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學習及閱讀材料,或因應個別學生的需要來調整教學進度。同時,教師可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興趣聯繫起來。例如: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老師可運用與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歷相關的事例作說明。此外,由於認知風格、智能取向、文化背景或性別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特質各有不同,老師宜根據學生的需要來設計適切的學習方法,如有些學生是視覺或聽覺學習類型,有些學生則是動覺學習類型。有些學生傾向從理論到實例來理解概念;有些則傾向從實例到理論來理解等 (Tomlinson, 2001; Tomlinson, 2005; Santangelo & Tomlin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