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資料
info@jcschooldiversity.hk
3917 8546
q033

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可被視為「意義建構 」活動,為學生提供理解、獲取和內化學習內容的機會。根據不同學生的準備度、興趣和學習狀況,教師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適異教學,包括:在達致相同學習成果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具分析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的學習任務。其次,具體而清晰的學習指引及靈活的時間編排亦十分重要。此外,教師宜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學生程度和興趣等設計分層活動和補充教材。再者,提供不同的學習選項亦有助學生探索所學。同時,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研習,並根據學生的程度、興趣和學習狀況安排分組。另外,教師透過建立學習支援小組、提供學習例子、朋輩輔導、小型工作坊和個別回饋等,為學生提供系統化的學習架構;教師亦可鼓勵學生提出有關學習模式的建議和參與學習活動的設計(Sousa&Tomlinson,2018; Tomlinson,2003,2017; Tomlinson&Allan,2000; Tomlinson&Eidson,2003; Tomlinson&Imbeau,2010; Tomlinson&Moon, 2013; Westman,2018)。

C1. 在課前引起學習興趣及裝備前備知識

C2. 識別差異

C3. 多感官教學

C4. 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C5. 善用不同的提問技巧

C6. 善用小組學習模式

C7. 學生自選學習途徑

C8. 多元化學習任務

C9. 分層學習任務

C10. 建構適切的學習鷹架

C11. 善用大班、小組和個別化的教學模式

C12. 給予適切的回饋

C13. 為不同能力學生總結學習重點

C14. 利用差異促進同儕共學

合辦機構
捐助機構
合辦機構
捐助機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8-2022 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